站在茶山鎮超朗牛過蓢古村落的村口,一條野花草掩映的泥土小路橫在眼前,兩側的池塘半包圍著古老的村落,夏日陽光下,古村老屋安詳地臥在水邊。牛過蓢,又名麥屋,始建于南宋,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。
與茶山鎮大名鼎鼎的南社古村相比,牛過蓢規模略小,但民居、祠堂、書屋、里巷、古井、圍墻、更樓、池塘、榕樹群等樣樣俱全,并保護得非常完好。2014年熱播的電視劇《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》第15、46、47集中共有10分鐘的劇情取景于此。這一片段主要講述了鄧小平南下深圳時,深入龍嶺村調研的情景。
最老古樹已有760多歲
從遠處觀望牛過蓢,它呈梳式分布,坐北朝南,茂林修竹掩映其中。其優美的自然生態,盡顯嶺南生態古村落的獨特風格和神韻,使人仿佛穿越時光隧道,來到一個別有洞天的“世外桃源”中。
牛過蓢最大的特色是擁有50畝的原始生態林,里面生長著33棵百年以上的古樹,最老的一棵大葉榕已有760多歲,并棲息著各種鳥群。大片的原生態竹林和幾十棵過百年的古樹環抱著古村,形成獨特優美的生態環境。
超朗村宣傳委員麥惠棠稱,麥氏先祖于此創業,因為村落風水格局講究“前有照,后有靠,左青龍,右白虎”之說,而牛過蓢村基本符合這一最佳原則,可惜村落背后無山。失去靠山,麥氏先祖遂開始植樹造“山”——風水林,并且世世代代的子孫都遵守著保護風水林的約定。所以,這片生態林歷經數百年,一直守望著古老的家園。
古墻古巷古屋古井風姿獨特
牛過蓢的東南西北四角各有一個更樓,連接四個更樓的是古圍墻。據《牛過蓢麥氏族譜·樓閣蓢麥氏源流記》記載,圍墻和更樓為清順治六年(1649年)所建。其中東、北兩角的更樓很早前已倒塌,后于民國初期分別在原處改建一座碉樓和一座更樓。
古村里有六條用紅石或麻石鋪砌而成的古巷,由南向北延伸到圍墻遺址邊,古巷兩邊還有支巷,古民居擇巷而建,縱橫交錯。古村現有明清建筑80多間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麥日桃故居。故居建于清光緒十六年(1890年),分別由四間相連接的書屋、住宅和碓間組成,書屋里的透雕、高浮雕、淺浮雕等裝飾工藝巧奪天工,充分體現了主人對高雅、清幽的追求和脫俗的生活情趣。
牛過蓢現存古井四口,其中之一位于古村的中心。該井欄用紅石打造,雖然經歷了700多年歷史,但井水依然清澈晶瑩,不管天氣如何干旱,8米深的井內都會保持3米左右的水深,井壁長滿了苔蘚,越往下井越寬,井水冬暖夏涼。
牛過蓢的每一處都極富鄉村特色,或池塘環繞,或幽幽野徑,或古榕蔽日,或竹林掩映。仿佛這是沉淀千年的玉,猶帶麥氏拓荒者的體溫,令后來者品味,尋古,探幽。
《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》在此取景
現在,牛過蓢圍墻邊的房屋上還有“農業學大寨”的標語。原來,2014年熱播的電視劇《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》曾取景于該村,該村的鏡頭分別在第15、46、47集播出。鄧小平南下深圳,深入“龍嶺村”調研。
隨著劇情逐步展開,牛過蓢原生態的古榕古樹、古色古香的祠堂、民居次第展現在觀眾眼前。一代偉人鄧小平在那段歷史轉折時期,所表現出的遠見卓識和親民睿智風采,也越加清晰和真切。
電視劇中龍嶺村的原型是深圳龍崗區南灣街道南嶺村。由于深圳幾十年來社會經濟發展迅速,當年的“南嶺村”已經失去原本面貌,劇組工作人員不得不另選地方取景拍攝。工作人員經過挖掘踩點,發現牛過蓢保留了完整的嶺南鄉村風貌,而且村巷優美,綠樹成蔭,十分適合拍攝影視劇,劇組便來到這里取景,再現鄧小平同志當年到南方深入鄉村調研的情形。最終呈現在電視觀眾面前的,是三集中前后長約10分鐘的劇情。
打造高層次生態歷史養生親情體驗基地
超朗村為做好牛過蓢的保護和開發工作,委托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、廣東工業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編制了古村保護規劃,保障古村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保持典型的嶺南文化特色。規劃將古村劃分為宗祠文化展示區、民俗文化展示區、宜樂養老區、古井休閑區、養生客棧區、旅游客棧區和古村農家樂等幾大功能區域。
近期(2015年-2017年),超朗將加強文物建筑以及保護建筑的保護管理與修繕工作;開展環境整治工作,改善村內基礎設施。重點包括:主要公共空間節點的完善、水渠的治理、停車場的開辟等;完善歷史建筑標識系統和監控管理設施;開展旅游設施建設,滿足村落發展的需要;注重非物質歷史文化資源的收集、整理和展示的工作。
中期(2018年-2020年),超朗將在古村歷史建筑和村落格局整體得到有效保護、村民部分開始回巢定居的基礎上,進一步對古村的風貌進行改善和協調,加強整體村落形象,適度引入旅游和商業功能以活化古村古建。
遠期(2021年-2025年),超朗將在古村落風貌、村容得到有效改善的基礎上,完善文物保護制度。該村計劃適度引入第三產業,結合生態園規劃,整合周邊旅游資源把古村落建設成為“宜居宜業”的高層次生態、歷史、養生、親情體驗基地;建立保護基金,鼓勵和支持國內外組織和個人為保護古村捐款、贊助,所得款項用于古村保護和研究工作;逐步探索并建立一條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古村保護發展新路子。
超朗牛過蓢古村落始建于南宋,古村現有保存完好的民居80多間,祠堂、書屋、里巷、古井、更樓都古色古香。該村現存古樹分別為高山榕、小葉榕、樸樹、橄欖、烏桕、南嶺酸棗等,其樹齡在108年至768年。其中,屬國家一級保護古樹4棵,國家二級保護古樹3棵,國家三級保護古樹26棵。厚重的文化底蘊令其成功入選“廣東省古村落”、“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”、“中國傳統村落”、“中國景觀村落”名錄,也吸引著無數慕名而來的游客流連其間,試圖在古色古香中尋找心靈的棲息地。